走进中国科学院
1. 院所实验室参观
以专家讲座和实验室参观形式为主,依据各院所重大实验室及实验项目,安排相关科普讲座,并设计相关的动手实验,拓展学生科技视野,激发学生动手探索兴趣,从而在实践中掌握科学实践的一些基本技能与指导思想。
2.野外台站考察
以中国科学院遍布全国200多个野外观测台站为基础,以高水平、专业化设计的科考题目为主题,根据区域特色、学生年龄特点和各学科教学内容需要,组织学生通过集体旅行、集中食宿的方式走出校园,在与平常不同的生活中拓展视野、丰富知识,加深与自然和文化的亲近感,增加对集体生活方式和社会公共道德的体验。
“野外科考研学”项目继承和发展了我国传统游学、“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教育理念和人文精神,成为素质教育的新内容和新方式。提升中小学生的自理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科技进校园
1.院士专家大讲堂
依托强大的两院院士、各领域专家教授资源,积极展开不同主题、多种形式的“院士专家大讲堂”活动,院士专家以传播科技知识、倡导科学思想为己任,走进校园,走进企业,走进各单位,针对不同受众的特点及需求,普及现代科学知识,讲解科技发展脉络,前瞻前沿领域技术。大讲堂不仅突出知识的权威性和科学性,更强调内容的趣味性和通俗性,院士专家以演讲、互动交流等多种方式,将深厚的研究积累与当下最为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结合,演讲内容涵盖现代科学技术主要领域,形成了良好的的社会影响和科普成效。
2.科技活动进校园
除了点对面的科普宣讲,手把手、面对面的科学实践项目也是中科培为满足各中小学在大趋势下改革科学课教育形式的尝试与努力。
科普出版物
为了满足校方特定需求,中科培还利用自身在科学技术领域的智力资源,为中小学在科学课改革的大趋势下编写科学读本,为丰富科学课形式与内容,拓展科学课老师的教学素材及知识点等方面提供支持。
教师科技素质提升班
为了弥补当前中小学教研活动内容、形式、视野的相对单一窄化,从跨领域、重实践、高站位的角度出发,将最前沿的科学发展动态、现代科学意识融入到教师的职后科学探究实践能力的提升,中科培与与西城教育学会合作,从2019年起,为北京市西城区的中小学科技科老师提供“中小学教师科学探究实践能力的专业提升”的专项系列培训,培训形式包括:科学家讲坛、科学院所参观、实验室操作、科学院野外基地实践等;培训领域涵盖国内外自然科学发展动态、科学意识与科学家精神、如何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如何进行自然探究类研学活动设计、如何指导学生完成科学实验课题、教师走进重点实验室,与科学家一道探讨科学问题、科学家带领教师走进野外基地进行生物、天文、地理实践,以及如何培养学生的自然认知与生存能力等。
科技与教育者联谊会
北京科技与教育工作者联谊会(以下简称科教联谊会)是根据中科科技培训中心和北京市部分中小学校双方协商自愿发起组成的非营利性社会组织,其宗旨是为北京的中小学教育工作者和科技工作者搭建一个聚会联谊、学习交流、增进科教融合的平台,促进科技传播与普及,增进北京中小学教育工作者对中国科学院、高等院校及其他科研家单位的科普资源的进一步了解、为学校提供符合学生核心素养发展需求的科普服务和课程指导,激发学生的科学探究与创新能力,提高中小学生的科学素质和科学精神。
科技教师与青少儿科学素养体系标准建设工作委员会
根据《国务院关于印发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2021-2035年)的通知》精神,作为科普国家队的中国科学院体系内重要的科普团队——中科科技培训中心,在原有的教师科学素养提升工程基础上,联合中华少年儿童慈善救助基金会,于2021年7月4日下午在国家会议中心举办了“科技教师与青少儿科学素养标准建设启动会”,从而拉开了由中国科学院体系内科学家、北京地区教育专家以及地方社会培训机构共同参与的“科技教师与青少儿科学素养体系标准建设工作”项目。该项目将为完善青少年科学素质检测与评估体系,推动科学素质标准建设工作,提高我国科技教育培训师和青少儿科技能力,在理论、制度以及实际运作等多层次上新的探索。
为保证项目的顺利进行,会后正式成立“科技教师与青少儿科学素养体系标准建设工作”委员会,负责该项目的具体运作。